遇見聖山  大自然中體悟萬物皆有靈性

兩座山傳聲筒

遇見聖山  大自然中體悟萬物皆有靈性

靈鷲山無生道場開山初期就致力保留生態的原貌,即便是一花一草,都予以尊重、愛護。「樹木會擋道,行人得繞路。」這就是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尊重無生道場原住民的體現。在這裡第11屆哈佛營特別安排「遇見聖山」及「人與自然」課程,希望學員們在親身體驗及交流分享後,對萬物都是生命共同體能感同身受,將大自然萬物當作夥伴,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。

「遇見靈鷲聖山」主題課程中,學員們探訪了多羅觀音、森林大禪堂、羅漢步道、開山聖殿等地。在羅漢步道,妙法法師沿途帶領大家認識周遭的植物。他指著道路旁一叢植物說:這是九節木,可以入藥。它是一種有智慧的樹,葉子十字對生,每片葉子都可晒到陽光,因此欣欣向榮。他也說,山上的樹彼此群聚生長,互相依靠,這樣颱風來時才不會被吹垮。法師也提到,當一個地方出現九節木,表示當地的生態系已非常完整,通常要7~80年才會出現九節木,但靈鷲山開山41年,無生道場就已經長出九節木,正是心道法師與全山弟子身作則,愛護生態,將萬物視為夥伴的成果。

大自然以無常說法   隨順因緣把握當下

妙法法師說,如大家所見,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個性。道場健在大山海林間 ,對修行是好的。大自然以無常說法,潮起潮落,花開花謝,四季更迭,人的生老病死也如此,因此要隨順因緣,不執著,並且把握當下。萬物同源,都是從靈性中創造出來的,因此要「尊重萬物存在的價值,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,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。」。

來到開山聖殿,傳慧法師也講了一個飛鼠的故事:每到傍晚固定時間,一群飛鼠會從開山聖殿後的山坡朝固定方向飛下。有位法師想試試看行程如果被干擾,飛鼠會如何反應,就準備了手電筒在他們行經路線旁,當飛鼠飛下來,他突然打開手電筒照向其中一隻,飛鼠失了準頭,從空中掉了下來,便轉過頭狠狠瞪了法師一眼。「所以動物是不是有靈性?」傳慧法師笑著問大家,把答案留給學員。

接受大自然洗禮,聆聽生動故事,學員們滿載而歸,回到教室上課時精神奕奕。而後,常存法師以「森林如何療癒人類」這支影片做為開場,引導學員們思考「人與自然」的關係。

影片中,鬱鬱蔥蔥的森林、重巒疊翠的山景,以及淙淙水聲,讓情緒低落的人身心療癒,情緒放鬆。原來,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和腦在大自然中進化,所以,當人們處在自然中時,會有回到家的感覺。和自然重新連結就像是重新設定你的大腦。在樹木的陪伴之下,治癒之路就在你的心中。當你學會將森林帶回你的心,你就會永遠都在家。

而後各組進行「靈性覺醒 擁抱生態」讀書會。此起彼落,熱烈的討論聲不絕於耳。愛心隊學員妍熙說,讀到「靈性這個土穰,它會儲藏種子、儲藏記憶,然後長出各種不一樣的東西,與我們互動。」這段時,她立刻想到哆啦A夢「靜香與樹爺爺」的故事,大樹爺爺因枯萎將被砍伐,長出腳後他選擇去探訪以前在他身邊玩耍的小朋友,而後回到原生長地,坦然面對被砍伐的命運。

正面隊的仁禾提到,英國哲學家普德曼說:「播種一個行動,你會收穫一個習慣;播種一個習慣,你會收穫一個個性;播種一個個性,你會收穫一個命運。」在探訪聖山,認識生態、知道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後,他鼓勵大家以行動愛地球、護生態,幫自己與生態收穫全新的命運。

與自然和諧共處,將萬物視為夥伴的靈性生態理念,以漸漸在人們心目中萌芽茁壯,用各種形象顯現出來,如:靜香與樹爺爺的故事。期許哈佛青年們在3天2夜的營隊活動後,能深入思考生態與人類的關係,啟發靈性的思維,與大自然產生更緊密的連結,從觸發行動的力量,讓以萬物為本的靈性生態理念,成為如喝水般的日常。

文/張育寧

圖/國際哈佛青年營

相關消息

Post Single Right 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