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 創造無限可能-劉紹安和基隆青年團的故事

兩座山傳聲筒

改變 創造無限可能-劉紹安和基隆青年團的故事

改變 創造無限可能-劉紹安和基隆青年團的故事

2017年參加靈鷲山佛教教團山海行者營的劉紹安,在那次營隊中,扭轉了自己以往對佛法的刻板印象,認識了一群理念相同的青年夥伴,也共同催生了靈鷲山佛教教團基隆青年團。

以前紹安也跟很多人一樣,對佛教抱持刻板印象,認為佛教有很多規矩、很死板。然而,那次參加山海行者營隊,徹底改變他的想法。「我發現,佛教其實是很生活化的,是一種生活教育,出坡的時候,法師叫我們擦佛學院的木頭欄杆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乾淨,但在洗滌抹布時,卻看到很多污水,我就想到,自己是不是也這樣,也許表面上看起來很好,但心性上其實還有很多不足之處?」像這樣的體悟,在那幾天,一直發生,也讓他有很多機會觀照自己的心,一進入營隊,手機交由工作人員統一保管,大家換上禪修服,在這五天四夜擺脫世俗的喧囂塵擾,與山、海一同呼吸,跟大自然融為一體,靈鷲山雖然沒有金碧輝煌的建築或新穎的設備,但在這裡卻更讓他覺得身心安適!

為了讓更多青年認識佛法、了解佛法是一個實用的生活教育,紹安決定創立基隆青年團。山海行者營的最後一天,他到聖山寺的三尊金佛面前發願:「我知道我很弱,也不懂佛法,可是我有這個心,想讓更多青年認識佛法,如果覺得我適合的話,就請你們幫助我。」就這樣,紹安開始了自己的創團之路。他從山海行者營隊的成員中尋找,也透過他人推薦,幾經周折,靈鷲山佛教教團基隆青年團順利成團。

五佛珠 串起大人與小孩的心

為了凝聚成員彼此間的向心力,紹安決定舉辦一個兩天一夜的活動,帶領基隆普仁小太陽認識靈鷲山。幹部們利用晚上時間借用講堂辦公室,打了80幾通電話邀請普仁小太陽的家長讓小朋友參加山上營隊活動,最後邀得12位小朋友參加本次營隊。第一天佛門行儀課程讓小朋友與菩薩有了第一步接觸;跟著法師一起做餅乾的烘焙活動,則拉近了小朋友與青年團成員之間的距離。晚會時,團員們苦練多時的表演讓小朋友深受感動,會後由基隆講堂的執事法師為小朋友綁上五佛珠。紹安告訴他們:「這是家人的象徵,未來不管你們在哪裡,不管你們有沒有繼續得到普仁獎,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姊姊,永遠都是你們的哥哥姊姊,我們永遠都把你們當作弟弟妹妹。」感性的話語讓很多小朋友紅了眼眶。

小朋友真心寫的日記,則是回饋給基隆青年團員們最棒的禮物,就算是一、二年級的小朋友,會的生字不多,也會用注音輔助,認真地寫下自己的心得。其中一位小妹妹在日記裡寫道:「今天很開心,大哥哥大姊姊很厲害,以後長大也要跟他們一樣厲害,帶其他小朋友出來玩。」讓他們深感數日的辛勞都是值得的。

童畫童話顯真情

第二天來到無生道場導覽與寫生活動,紹安與夥伴們,領著小朋友們認識山上的一景一物,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做介紹,也告訴小朋友:「『唵嘛呢叭咪吽』,是可以偷偷跟菩薩溝通的密碼,難過的時候可以念這個密碼,雖然你聽不到菩薩跟你講話,可是菩薩都聽得到你跟祂說話喔。」他用小朋友能理解的語言與他們溝通,讓他們能感受到菩薩的慈悲。

導覽結束後的寫生活動,有小朋友畫多羅觀音、也有人在畫中畫了公車站牌,問他為什麼會畫公車站牌,他說:「以後我就可以自己坐公車上來。」從小朋友的作品中得到很多特別的答案,也讓大人們學著用另一種角度看待事情。基隆講堂的信眾們也熱情支援,有人開車幫忙載所需物品上山,也有人出錢讓青年團團員帶小朋友到聞喜堂用餐。活動結束青年團成員帶著小朋友向夕陽中的聖山道別,搭上回程的火車,為兩天一夜的營隊活動畫下美麗句點。而經過這一次營隊活動,團員間真正凝聚出夥伴的情感,不只為了公事,平日也會約出來看電影、喝咖啡,真正達到了將心凝聚在一起的目的。

讓青年學習佛法更認識自己家鄉

「太多人對佛教有所誤解,就像以前的我一樣,而基隆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地方,我希望基隆青年團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弘法,更可以結合基隆當地的文化背景,讓基隆人了解自己的歷史,讓基隆青年學習佛法以外,可以更認識自己的家鄉。」基隆青年團的願景,紹安侃侃而談。從一個完全不懂佛法的青年,憑藉著真心與願力,號召一群好友,創立了靈鷲山佛教教團基隆青年團,帶領普仁獎得主參訪靈鷲山的營隊活動只是個開始,如同青年團團歌〈無限可能〉歌詞所言,只要心懷觀音菩薩的慈悲,腳踏著地藏菩薩的願力,就有無限可能,我們,也確信如此。

文/張育寧(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55期)

相關消息

Post Single Right Bottom